说到中国艺术,在东西方的对视中,人们常说:西方写实,东方写意。这种不同其实是东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,故在表达理念的艺术手法上十分不同。然而东方民族的整体自然观导致中国人不信赖自己的视觉印象,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对的自然,便越是感到难以把握其原状,所谓“横看成岭侧 成峰”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反映。这一切都使中国艺术家放弃再现和模仿自然的冲动。 中国画的意境是虚静空灵,笔墨是简率疏淡,他们遵从庄子的指引,“无知”、“无为”、“无我”、“心斋”、“坐忘”。因为“有我”,才会有恐惧、有苦恼。 西方人就是因为“有我”,才会妄自尊大地想要规划世界,解释世界。而“丧我”、“无知”,不用自己的思维分解这个世界,就能重新拥抱原有的具体的世界。因 此,依照老庄哲学,中国人在自己的诗词、书法和绘画中,不仅没有否定自然,反而找到了“离形去知”的解脱方式,这成了中国人拥抱自然、跃身大化、天人合一 的内在动因。艺术家只有放弃对物象外形的追求,才能在忘我的宁静中进入自然现象内部而与之呼吸与共。在中国画中和谐生动、灵气往来,艺术家浑然坐忘于山水 花鸟之间,如树、如山、如水、如云。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说:“中国画虽然讲究空灵,却又最写实,最超越自然而又最接近自然,是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,而同时 又是自然本身。”我国学者庞朴先生认为,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有某些鲜明的个性,其思维的特点是“抽象而不彻底”,是带有具体的抽象,带着感性的理性,是 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种状态。我觉得这正是造就中国写意画成为“世界上最心灵化的艺术,又是自然本身”的思想根源。
西风东渐,中国人也日益重视,甚至迷恋上智力开发,滋润心灵成了件奢侈的事情。这就使得今天的中国画较之宋元时期丢失了许多最美的品质,看古代中国画,一望而见的是勃郁的“文气”,笔墨中浸透着画家的诗意,即使里面没有人,但一望而知那是隐士诗人居住的山水;现代中国的山水画家已对中国古典诗意没有了感觉, 只能画那个表面物象,他不居住在山林,山林对他是纯粹的“外部世界”,所以他的中国画要么是空洞的泛滥笔墨,要么是水彩画的明丽逼真,唯独没有了中国画曾 经拥有的天人合一的意境。
更要命的是,在万事不如人的精神气氛中,一些艺术家似乎每天都在等待着西方提供给我们明天的去向,看不到我们文化传统中真正美的东西。前几年一位中国画家提出“笔墨等于零”,引起许多讨论,在我看来,笔墨是中国画,乃至中国艺术的核心、灵魂,没有笔墨的中国艺术大半就不存在了。
玉成盛世在多年实战经验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,获得众多企业伙伴的认可。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,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和肯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