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到关于日本设计师原研哉(KenyaHara)的文章,他说出差旅游乐于乘坐最早的航班出发,因为 “喜欢一个城市‘醒来’之前的状态。”
原研哉说,设计师的最大功能是发现。而旅行未必费要到什么著名的观光景点,即使只是坐在小摊上吃一顿饭,也可能发现店家的碗为什么是这样的,为什么北京的大屋顶的角是微微倾斜的,而日本的屋顶都是垂直的。原研哉说,日常事物往往是设计灵感的来源。他在旅行中总是带着一种比较的心理,透过外界,更深地认识自身。
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世界和生活的细微变化,但与我们不同的是,在面对各种变化的时候,原研哉喜欢把所有复杂的、繁乱的、色彩缤纷的东西划归到一个经久不变的原初形态来重新审视——这一点从他热衷搜集的旅地物品便可见一斑。原研哉说,自己的家里辟出很小的角落,放置旅游带回来的纪念物,“未必是那些标识性的物品,但要有 本地生活的印记,譬如筷子譬如碗碟等等”。
因为设计要尽可能地显现事物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形状与气质,白色便是原研哉设计中运用最广泛的颜色,第一次从白色中获得启示是大学时代,当时他造访一座孤悬海 外的小岛,发现岛上的教堂、人们家里的墙壁都是纯净的白色,在染上尘埃之后,人们从不去擦拭,而是喷上白色的漆,保有一份无暇。面对纯白本真的世界,原研哉被深深地打动了,他站在小岛上,想象时间的奔涌而来又转瞬即逝的存在感。在原研哉看来,“留白”并不只是作为功能的一部分而存在,白色本身就是一种至 美。
“设计是什么?”这是原研哉长时间追问的命题,他曾提出“日常设计”的理念,带动了设计关注“日常”的走向,“创意可以来自看似平凡的生活,怎样在我们自己的 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提取一些意识,并把这种意识融入到设计当中去,让它形成一个体系、一个线索,最终把它落地,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。”原研哉温和地笑着说。
基于“日常设计”的理念,原研哉曾策划组织过一个题为“再设计 21世纪日常用品”的展览,邀请32名日本设计师,让他们回到原点,重新审视自己生活周遭的设计,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讨设计的本质和内涵。而这些“再设计”的物件包括卫生纸、火柴、茶包等等,素材很质朴,设计出来的作品却令人惊叹。原研哉强调:“在21世纪的平面设计领域,并不只是做一个好看的型、好看的颜色而已,而是你怎样以平面设计作为一个手段去调动人的能动性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。”